科普知识

口吃如何诊断?

科普知识类型:口吃及言语障碍 日期:2007-07-13 16:25:43 作者:微迪数字 文章来源:www.micro-dsp.com 浏览次数:1234

保守地估计,说话时产生言语的运动每秒钟约有140000个神经活动(每秒发14个音素,每个音素约需 100 个肌肉动作,每个肌肉动作约需100个神经运动单位参与),学习说话和言语是一个很复杂、很艰难的过程。而“学习”又是一个“逐步接近正确,避免出现错误”的过程。因此,在学习言语的过程中难免出错。幼儿在“呀呀学语期”就开始有不流利的现象,这属正常的不流利。 在幼儿开始说较长的、言语结构较复杂的话语时,在“力求说对”和“避免说错”的“学习言语的过程中”,常会有较多的言语不流利的现象出现。这在2.5岁到3.5岁幼儿,对“词”(和音节)不经意地重复会增多,而且每次重复同一词(或音节)的次数也增多。这属于发育性不流利(developmental disfluency)。正常情况下,儿童的"发育性言语不流利"可持续几周或几个月,然后消失(如果被当成问题而加以关注和干预,则可能适得其反)。 判断孩子的言语不流利是属于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不是很简单的事。言语不流利可分为重复、延长、插入或暂停几种形式。重复是最常见的一种。一般认为重复单词、重复几个单词或重复词组,是正常言语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现象。而重复一个音节,或词中的一部分, 则有可能为不正常的。一个单词中音节的节律被破坏会明显地影响言语的节律,使言语节律显得和正常的言语节律有较大的差异,而重复单词或词组对言语的节律影响较小,对言语的可懂度也不会有明显影响。另外,口吃者通常说得较快,无声地停顿,有不当的发声姿态,,较容易受挫。 判断是否正常的言语不流利关系到是否应进行干预的问题,而要做出判断,不仅要观察儿童的言语行为,而且要观察这种不流利的行为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有些被认为是不流利的言语行为,是在环境中出现不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本来是儿童对环境中不正常情况的一种正常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要干预的不是被认为是"言语不流利"的儿童的正常反应,而是要改变那些足以引起儿童做出这类不正常反应的,环境中的不正常因素。例如,最常见的不流利-重复某个词,是想要“引起注意”、“对某人的活动提出建议”、“想要得到某件物品”、"寻找某物"、"强调"等等(例如,"水、水"、"快、快"、"这里、这里飞"我要、我要"… )。 Curlee(1980)将van Riper(1971)对口吃的诊断依据加以补充修改,提出以下依据: 1. 在说的词中有2%以上的词有"词的一部分"重复,旦每次重复两次或多次,重复的速率增加和在词中用轻元音代替元音以及发音紧张。 2. 说的词中2%以上延长1秒钟以上。突然终止延长并提高音调和响度。 3. 在言语中不自主地间断或迟疑 2 秒钟以上。 4. 言语不流利伴有身体活动、眨眼、唇及下颌颤抖及使劲的姿势。 5. 说话时伴有情绪反应和回避的举止。 6. 用言语作为成绩不好的理由。 7. 在说话场合不同时,言语不流利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