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导植入式助听器效果显著——2009年美国听力学会年会系列报告
新闻类型:公司新闻
日期:2009-04-03
作者:微迪数字
文章来源:微迪数字
浏览次数:982
今天是2009年美国听力学会年会的第二天,虽然昨天部分讲座已经开始,但是,会议正式开始却是在今天,所有讲座和论坛今天全面开始,同时,从中午起,会议展场也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许多参会人前往参观。
中国听力学网记者参加了大部分的活动,尤其是各种学术会议和讨论。与过去不同的是,这次组委会安排几乎所有学术讲座至少历时一小时,十几个讲座同时开始,以满足不同参会者的需求和兴趣,可以各自选择,遗憾的是如果参会者同时对几个讲座有兴趣的话,只有割爱,放弃其他,只能参加其中一个,实感美中不足。比如,记者对《电脑为基础的儿童听力康复咨询》、《中枢听觉失调测试SCAN-3的标准化》和《询证为基础的骨导植入助听器临床应用》等均感兴趣,最后只得去了一个。
骨导植入式助听器应该是此次会议的一个重点,就今天的学术安排,至少有4个研究报告直接针对骨导植入式助听器。这些报告分别就病人的选择、手术简介、使用的临床评估等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这种助听器的利弊和目前使用状况。澳大利亚科利耳公司的Flynn等人的论文《询证为基础的骨导植入助听器临床应用》对骨导植入助听器使用患者群做了分类,基本上,适合三类人群:严重的传导性听力损失,包括先天性中耳发育缺陷的患者、混合型听力损失(骨导损失不应超过30 dBHL, 气导不超过60 dBHL)和单耳极重度听力损失。这些患者面临许多听障问题,比如噪音下理解言语和失去方向性辨别能力等,传统助听器无法改善这些问题。通过比较实验,他们发现,取决于噪音和言语声的不同方向,使用传统的信号对传式助听器(CROS)反而影响单耳听损患者的交流,而使用骨导植入式助听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临床效果显示90%的患者使用骨导植入式助听器后,感到满意,69%的患者愿意给其他患者推荐使用这种放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了更准确地发现任何植入引起的皮肤反应,他们使用所谓的侯格指数,一个从0到4的对不同皮肤反应和感染的级别打分,0级为正常,而4级表明患者已经有感染必须立即治疗等。这样及时观察到骨导植入助听器的长期效果和患者介绍程度。
迈阿密大学的Snapp和Fabry通过《骨导植入式助听器测试建议指导》,试图建立一套供临床使用的推荐、植入和评估的程序。而阿肯色儿童医院的Vaughan-Christensen的文章《使用BAHA治疗单耳聋儿》则专门介绍了她们目前治疗25名儿童植入者的经验,其中,提出所谓的“单侧聋”概念,英文是“single-sided deafness, SSD”,和传统的“单侧听损”(unilateral hearing loss, UHL)不一样,后者覆盖的人群更广,而前者主要指那些听力损失达到或超过临床聋的定义。目前,这个人群除了使用无线调频辅听设备外,缺乏有效的治疗,而骨导植入助听器则带来了希望。在观察这25名儿童患者使用BAHA状况,他们发现有明显的改善,尤其在噪音环境下交流的评估结果令人满意。
本网站在早期预测2009年听力学会的技术发展趋势时,请见新闻《骨锚式助听器械:新产品亮点(2)》,已经提到骨导植入式助听器的巨大潜力,其中澳大利亚的科利耳公司提供骨锚式助听器械(BAHA)已经在全球4万名患者使用。本次会议的学术研讨已经开始得到印证。
今天,还有许多重要的讲座值得介绍,由于时间关系,无法一一关注,不过,著名Mayo医院的Hawkin等人《成人听力康复:不仅仅是使用助听器》的讲座,再次强调听力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既需要康复设备的使用,更需采用不同的咨询、视听感官并用等措施,作者介绍了目前他们采用的小组式听力康复模式,及其这个模式具体运用,值得我们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