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戴上这个“耳塞” 口吃患者不再结结巴巴

新闻类型:公司新闻 日期:2011-11-29 13:17:09 作者: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国内唯一 “成都造”数字信号处理装置矫正口吃

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陈谋 郭锐川

你相信吗?仅仅在耳朵里塞上一个小小的装置,口吃患者就不再结结巴巴。

这并不是科幻电影里面的情节,这种类似于耳塞的装置是由成都微迪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出来的口吃矫正器,其所采用的数字技术处理方法,获得了2010年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独特的耳塞

好像有另一个人一起说话

昨日上午,成都商报记者在微迪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见到了这种名为“思比易”的口吃矫正器,这种矫正器表面呈肉色,体积只有小拇指的三分之一大小,可以像耳塞一样放在耳朵里。据介绍,“思比易”一共有四种类型:耳背式,即安放在耳朵外面,它还连接了一个可以放在耳朵里的耳模,这种设备较大且最耐用;第二种是耳内式,可以放置于耳颊腔内;第三种是耳道式,可以内置于耳道中,相对来说比较隐蔽,只能看到耳中的外壳;第四种是深耳道式,它完全内置在耳道里,几乎完全隐蔽,声音更舒适。这4种样式都配备了外置音量控制器。

记者拿着深耳道式“思比易”插入左耳耳道,耳塞内传出周围人的说话声,和右耳接收到的声音相差无几。但是,这个“耳塞”的特别之处在于当自己说话时,耳塞里传出的声音语速和音调都会有所不同,感觉好像有另一个人一起说话。记者注意到,在使用时,自己不仅语速变慢了,而且一字一句都听得很清晰。这种独特的耳塞真的能矫正口吃吗?

“虽然正常人感觉说话更慢,但对于口吃患者来说语速已经很快了,使用的感觉是不同的,主要运用的原理是延迟听觉反馈和频率变换反馈。”微迪数字技术的总经理付晓毅告诉记者,“思比易”的基本设计构想来自于一种被称为“同声说话”的现象———口吃障碍者在与他人同时说话或唱歌时,口吃程度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同声说话”研究结果显示50-200毫秒的延迟将最大程度地减轻口吃。微迪数字的研发团队让9位口吃患者在50毫秒延迟的情况下用正常和较快的语速说话,发现口吃患者的口吃现象明显地减轻,且语速提高。准确地说,在正常和较快的语速时,被测人的口吃减轻了72%和87%。

神奇的耳塞

口吃的他一聊就是两小时

据付晓毅介绍,目前国内的口吃矫正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为和心理训练方式,比如放松嘴部肌肉、加强舌头力量、绕口令、到公共场所大声说话等……另一类就是器具法,运用器具方式的技术,大部分都采用“节拍模拟信号”,即通过输出一定频率的拍击声,让口吃患者根据节拍来发音。迄今为止,国内只有微迪数字这一家公司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到口吃矫正上面。

与传统的口吃矫正方式相比,“思比易”更智能。付晓毅称,使用数字信号技术优势是极大的定制编程范围,根据环境调节,采用“智能”技术降低环境噪音和干扰,且“思比易”体积很小,比较隐蔽,耗电低,而且是目前唯一可升级的操作系统,“用该技术矫正口吃的临床试验表明,有效率高达80%以上,改善程度达到65%~98%”。

从小患有严重口吃的赵军每一次去图书馆借书时,面对图书管理员他就是开不了口。有一次,因为“同志”的“同”,他怎么也说不出来。憋了好半天,非要重重地跺下脚才能说出来,只听“蹦”的一声,把大家吓了一跳。戴上这个仪器之后,赵军的口吃得到矫正,他一口气给父亲打了两个钟头的电话。

付晓毅手拿一个“思比易”告诉记者,微迪数字与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合作,采用独特的口吃矫正理论、电声学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一系列最新的技术成果成功地调节了语言信号在左右半脑间的沟通。

它的核心是数字信号处理,该方式的步骤为:使用者自己说话的语言信号,被“思比易”上一个1毫米大小的传感器采集,并将其转换成电平信号,然后转换为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被分解为频域数据,经延迟和频率改变后,再一次合成为频域数据,最后通过数字信号、电平信号又回到传感器,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给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