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口吃的病理机制

新闻类型:产品新闻 日期:2009-08-24 09:51:06 作者: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口吃恐惧症的形成,起因于患者童年时期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经历。这种生活环境和经历在他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如3—5岁时),对他的心理造成了创伤。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大部分口吃患者在其童年时期都有过强烈恐惧或长期生活在焦虑、不安甚至恐惧环境中的经历。这种经历导致他形成了恐惧的心理状态,使他很容易产生恐惧感。口吃患者的恐惧经历和生活环境还会导致他形成完美主义的人格特征。这种不良的人格特征会使他拒绝接受自己的恐惧情绪,在心理上产生对恐惧的“压抑”。再加上不良的教育使他对口吃现象产生了错误的认知,结果他就把自己对某些人或环境的恐惧,“转移”为对口吃现象的恐惧。这就是口吃恐惧症形成的过程。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口吃患者的心理三要素——心理状态、人格特征、心理过程(特别是认知过程),都偏离了一般人的水平。一般人的心理三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而口吃患者的心理三要素之间是相互分离、相互对立的。

通常情况下,一般人的心理状态比较稳定,不太容易产生恐惧情绪或恐惧情绪不强烈;他对恐惧及其产生的结果也没有错误认知;他在人格特征上表现出对自我和现实的不苛求,对自己的恐惧情绪反应及其结果能够接受。

但是,对我们口吃患者来说,一方面由于恐惧心理状态,容易产生恐惧情绪;另一方面又对恐惧及其产生的结果——口吃——有着错误认知;更重要的是,由于完美主义的人格特征,口吃患者拒绝接受自己的恐惧情绪反应及其产生的结果——口吃,因此,他的心理三要素之间是相互分离、相互对立的。每当遇到恐惧的对象或环境,口吃患者就处于应激状态,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就会加剧,结果他的恐惧更加强烈,恐惧的结果——口吃——也更加明显,这又会进一步导致他心理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分离、相互对立。长此以往,他的心理健康状况就会逐渐恶化,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易激惹等不良情绪,他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紊乱,这种情况也会反过来加重他的口吃恐惧症。

口吃恐惧症的关键是患者(对口吃现象)的恐惧,而口吃现象只不过是这种恐惧的必然结果而已。但口吃患者往往更关注自己的口吃现象,他所有的努力都是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发生口吃,他这样做的结果反而加重了他对口吃现象的恐惧,加重了他的口吃恐惧症。

总而言之,口吃恐惧症产生于一个人童年时期的创伤性经历,由于这种经历导致患者形成了恐惧的心理状态、对恐惧结果(口吃现象)的错误认知以及完美主义的人格特征,进而导致其对口吃现象产生长期和强烈的恐惧。这就是口吃恐惧症的病理机制。

文章来源:口吃在线 发表时间:2009-8-23